发布日期:2022-06-05 05:57:16 点击次数:
在快餐时代,陪伴成为了大城市生活人群的稀缺品。从陪玩、陪购到陪考,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陪人看病,成为了一个新兴职业。
陪诊师,顾名思义,就是陪同诊疗的人。主要工作内容有挂号、问诊、取药、缴费、取结果、接送患者就医等。陪诊客户多为老人、异地人群、孕妇、儿童、行动不便者等。
在老龄化现象加剧、独居人群增多、异地就医需求增大背景下,职业陪诊师在城市呈现出需求和发展态势。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大城市涌现出一批陪诊机构和陪诊人员,他们中既有兼职人员,也有职业从业者。陪诊师就业现状如何?能否缓解就医难题?针对陪诊师发展现状,中国城市报展开采访报道。
“老人太需要陪同就医了,子女不能陪伴老人的时候,就希望陪诊师能帮助老人就诊。”
一个新职业的诞生往往伴随着社会的需求。在陪诊师主要的服务人群中,有希望帮忙异地挂号的患者,有希望陪同就诊的年轻人,有不会操作手机就医十分困难的老年人,尤其对于空巢老人和儿女在异地的老年人来说,定期检查和就医问诊成为了“奢侈品”,职业陪诊师的出现缓解了一批患者的就医难题。
尽管陪诊对象以老人和异地就业者居多,但也不乏有年轻人下单希望有人陪同自己就诊。网络上曾有一则关于“孤独分级”的帖子,其中,“一个人看病”“一个人做手术”被评为“终极孤独”。
对于年轻人来讲,陪诊也许并不需要某项具体的服务,而是陪伴带给他们的安全感和心理支持。对比目前很多医院提供的志愿者导诊服务,陪诊能够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就诊需求。陪诊师熟悉医院业务的流程和环境,能够陪伴就诊、排队、取结果等。
记者了解到,陪诊费用通常按半天或一天结算,根据不同城市和机构标准,陪诊半天一般需要200-300元,全天需要300-500元,部分职业陪诊师月收入可达万元。陪诊的潜在需求不断增加,许多人对陪诊师跃跃欲试。
起初,北京陪诊师黄先生只是帮忙买药和挂号,后来,黄先生发现在大城市陪诊需求很大,今年已经是他入行第三年。在黄先生看来,这份职业必须具备较好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在很多时候,陪诊师就像是对方‘临时的家人’,在陪同对方看病的同时也需要照顾到他们的心理,除了提前了解就医流程外,还要及时疏导患者情绪,陪诊过程中在心理上支持患者,做有温度的陪诊师。”
和黄先生不同,千千在成为陪诊师之前,做的本就是护工相关的工作,对于医护知识千千懂得很多。在工作过程中,千千每天都会背一个应急包,里面有温度计、充电器、纸巾等用品供客户随时取用。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胃镜前要吃药、B超前要憋尿……”千千告诉记者,“职业陪诊师不是人们理解的‘黄牛’和‘医托’,工作内容不仅包括基础的跑腿和代办业务,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陪诊师,需要具备一些医护专业知识,以及了解各医院、各科室的范围和特点,住院手续、报销政策等。”
千千告诉记者,陪诊师需要熟悉当地几乎所有医院的布局,还要了解医疗陪护的专业知识,在她成为陪诊师的一年内,平均每个月陪诊患者10人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提供陪诊服务的店铺超过500家,生意好的店铺月销达上千单。记者点开一家机构的陪诊链接,服务内容明码标价:排队挂号39元、送取结果49元、全程陪诊168元。客服向记者介绍,除基础业务外,还可以制定附加服务,比如车接车送,车上备有轮椅、急救设备等基本医护用品。
姜俐是西安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她认为,如果有陪诊师这样一个群体能够成为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桥梁,能够有效调和、协助双方进行工作、解决需求。“由于医院病人多、医生面诊时间有限,一些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病情发展和治疗方案,而陪诊师大多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从中帮助患者就医,提升就诊效率,促进医患关系。”
一位陪诊机构创业者向记者表示,由于行业刚起步,市场尚未建立准入门槛,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制度和规范,需谨防产生“黄牛”炒专家号等行为,对陪诊员岗前培训、执业管理也没有统一标准。
很多机构在运营方面属于夹缝中求生存,甚至有些企业属于亏本经营状态。究其原因,陪诊师一定程度上属于服务行业,花钱买服务的客户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客户范围受地域限制;此外,在获客方面,陪诊机构或平台多是通过网络接单,还有很多人不知道陪诊师职业的存在,从获客到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口碑和信誉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有关业内人士评论,当前陪诊数量正在迅速增加,陪诊服务面临何去何从的发展临界点。如果不及时制定规则,就容易催生一些乱象,甚至将这个新兴职业引入歧途,同时陪诊师这个新兴职业的成长也需要及时干预。“未来,陪诊服务还可以发展衍生出更多分支,比如联合代理服务,代理监督医疗行为和维权、代理办理基本医保和健康保险报销业务等,还可以与养老结合在一起,形成陪伴方面的“医养结合”,赋予陪诊服务更丰富的价值和内涵。”该业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