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29 22:55:20 点击次数:
目前在服装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将中国服装历史以及西方的服装历史区分开来,将中国服装历史理解成是中国“过去的传统服装样式以及设计理念”,将西方服装历史则理解成是西方的“过去的传统服装样式以及设计理念”,而且它们都通过文字或者图像的方式来展现给学生,导致教学与现实过于遥远,而且学生也仅仅能站在历史之外记住一些文本内容,不能进入到历史情境当中,理解服装历史的发展进程。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将西方的现代服装历史作为中国的服装历史当中一个环节来进行理解。由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开始,西方的一些有特色的现代服装就已经渐渐地进入到中国当中,而且渐渐地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服装的主流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学习西方的服装历史自觉性就能够得以提升,它彻底地清除了服装的文化传承以及创新上的障碍。当前在我国各个服装院校当中的老师赢博体育、学生乃至于业界设计师,对于中国服装的现代设计都存在着一定的芥蒂,很多人都认为学习西方的服装设计风格越多,就会导致自己的风格越少,这是片面的,对我国的当代服装设计发展十分不利,而把西方的现代服装历史看做是我国服装历史发展的一个环节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这一芥蒂。
从整体上来说,服装美学可以单独当做一门课程,不过也可以将其作为充分贯穿于服装设计的教育进程当中的通识性知识教学。当前,服装美学大多集中在对服装的形式美进行研究的工作当中,借助形式美规律对服装整体造型、服装颜色、使用面料等进行分析。这是一种将人体形态抛开的形式美。如今的服装美学,需要充分地与现代人心理相互适应,从单纯的服装形式美上升到动态形象美的层次,形象美是借助服装来为人体形态进行二次创造后所形成的新型的美感。事实上,在服装制作完成之后,其形态还没有真正地完成,只在它穿着在人体上,而且人体运动的过程当中呈现出来的形态才是服装的真实形态,此时服装的美感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仅仅从服装自身所具备的形式美无法彻底、全面地展现服装的美感。在中国的传统服装观念当中,认为衣服放在衣服架子上,体现出来的美与否是非常直观的,即便穿在人身上也只是更换衣架而已;但是在西方的服装理念当中,坚持的理念是将服装看做是人体“第二皮肤”。皮肤离开人体之后是很难谈及其美与不美的。
进行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当中,进行效果图的绘制是比较基本且必要的一项训练,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设计思维的表达水平,不过,也正是由于表达设计思维,因此中国以及西方在设计思维上的差异也能够直观地体现与效果图当中。当代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将效果图的绘制和服装造型实验充分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体形态再次创造。在设计教学当中,需要学生们充分地理解服装基本构成原理。进行造型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可以对人体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并且从多个侧面展开形态设计;无论学生们使用平面裁剪的方式或者是立体裁剪的方式,其主要针对的对象都是立体人体,且关心的内容也都是在着装之后立体的形态,令学生们充分地认识到,假如将人体平面化,就会失去很多观察角度,失去创造机会。服装需要在立体的空间以及运动过程当中对着装进行观察,且不断地进行新的理解和反复性的调整,这种设计教学,能够令学生们思维层次提升到创造和设计的层面上。而这就是西方现代服装的设计教育的成功经验。比方说,法国服装设计类院校和我国大部分服装设计类院校之间的差异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基本上都是高强度实践的课程,并融合学校内部的设计制作以及学校外的实习实践,需要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掌握成熟的实际动手的能力。
从以上三个角度进行观念上的更新和完善,对我国目前服装设计教育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借助对中西方服装的设计思维上存在的差异的总结和分析,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去吸纳现代文明的成果,反思自身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升人才培养的力度。
[1]孙涛.中西服装设计思维差异对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教育的启示[J].纺织服装教育,2013(06).
[2]冯志民.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J].纺织导报,2014(02).
[3]章建春,吴金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13(23).
杂技服装设计面临多种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离不开杂技,否则就成了空中楼阁,杂技服装设计要以杂技为本。设计前设计师必须反复观摩节目,与编导探讨节目设计理念,研究节目表演的时间、地点、演员形象,构思服装的设计意图:或柔美飘逸、或刚硬简洁、或空灵梦幻。杂技服装与人的形体美应该是和谐的,服装设计要更突出演员身体的健美、杂技技巧本身的美感、杂技节目内涵和理念的表现;要通过设计、制作、试装,再设计、制作、试装,不断地调整、完善,才能做到适合各方需要,达到最佳的舞台表演效果。如濮阳市杂技团精心打造的杂技剧《神龙部落》,因为是华夏远古时期的故事,服装设计师运用新古典主义唯美风格,突破传统杂技服装的表现形式,全面创新升华,尤其彰显了神龙、青铜器、甲骨文等中原文化符号;以自然、朴实、健美、拼搏的民族精神面貌,华美的服装与绚丽的背景相映衬,向观众呈现出一台气势磅礴、时空交融、古典时尚、亦真亦幻的视觉盛宴。比如,神龙服装设计运用细小的龙纹刺绣将龙纹印染在金色黄的龙服上,龙纹的形态憨态可掬,随着灯光和音乐节奏而变化,使表演激情四射,活泼中透露出贵气,展示了神龙积极向上的精神;《绸吊》一节的表演是在空中完成的高难度动作,演员像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为展示优美的舞姿和动作的飘逸,服装材料选用了氨纶面料赢博体育官网入口,氨纶面料富有伸缩性,使表演者的动作自由舒展;整台节目的服装设计和谐统一,造型优美,气势磅礴,服装与杂技动作和编导意图融为一体,达到最佳的舞台表演效果。
随着我国品牌服装在国际舞台的一步步被确认,中华民族风彰显了别致的魅力与光彩。按照时代标准和民族元素设计的杂技服装,也衬托出杂技的艺术美。在第15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中国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的《“秦俑魂”——独轮车技》获得金狮奖,它的服装设计的民族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节目以我国秦朝兵马俑的战斗生活为背景,编导将民族的、历史的、传统的象征性符号,融入表演当中,赋予很浓的民族特征,展示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民族气概。《俏花旦——集体空竹》是多次荣获金奖的杂技作品,节目运用了京剧元素,通过京剧服饰、音乐、动作、身段等成功体现了国粹大气的夸张和典雅的华丽,是对民族文化精神和理念的现代化诠释。现代杂技服装设计体现传统风格的塑造和诠释,注重设计细节与现代时尚语言的融合。随着我国品牌服装在国际舞台的一步步被确认,中国风和民族风都彰显着别致的魅力与光彩。在杂技《神龙部落》的设计中,服装设计师以神龙为主体、对面料进行抽褶处理,在面料上喷绘甲骨文图案,将弹性面料撑开喷绘,保证喷绘的图案穿在演员身上具有艺术美感。用青铜器、唐三彩做道具、用黄河做背景,上下数千年厚重、鲜明的中原文化符号激情呈现,成功融入了中华民族元素,通过杂技服饰对民族文化精神和理念进行现代化诠释,从古典中捕捉到灵感并进行新的创造。
中国历代文艺表演形式不断发展,以人物造型为主要手段的舞台艺术仍然是舞台中的传统形式。传统的中国舞台服装的特点在于它的装饰性、夸张性和可舞性。20世纪30年代以来,受欧美戏剧的影响,产生了现代话剧,舞台美术的设计思想经历的很大的变化。写实主义与非写实主义戏剧在服装领域开创了多样化的结局。服装强调生活的真实性、具体性、服装成为舞台上再现生活的一部分。
舞台服装是舞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对舞台人物的包装,与生活装不同,它具有鲜明的戏剧代表性。区别于生活装的不同点是它的多元化。需要借助舞台空间来展示,是典型性视觉艺术创作。服装是表演艺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观众在看剧的同时,对美丽别致的舞台服装会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同时,舞台服装又通过色彩和质感表现出剧中人物的心理,而且因剧内容的暗示等手段使舞台服装更加细腻。因为舞台服装设计是舞台艺术创作中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是解释整个作品,表现人物、创造戏剧风格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台装随着艺术与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艺术。
随着舞台艺术的迅速发展,芭蕾舞剧、音乐剧、歌舞晚会等新的舞台表演形式不断出现,使舞台服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创新。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其设计理念进入21世纪,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影视技术的革新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出现,加之艺术表现手段的丰富,舞台服装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广泛认可。舞台服装的市场价值也不断被挖掘,舞台服产业也迅猛发展起来。
范雪梅《试论舞台服装造型艺术的特点》中阐述,舞台服装造型受时间,空间,剧情,人物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舞台服装艺术包含着其他诸艺术的特点,甚至其他诸艺术的美学原理。如:比例,节奏,平衡,对比,调和,统一,变化等都在服装上有独特的运用,它用一种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传递给观众。在造型手段上,它直接受“人”“舞台”这个框框的限制,作为服装构成要素,它受材料,色彩,造型样式,制作工艺,环境条件,舞美设计风格,灯光,化装等的变化而变化。舞台服装造型艺术是以剧中人物,及表演者为主体。舞台服装的美源于各个方面,款式、结构、面料、结构等,在保持固有的特点外加入时尚流行元素和自己的创作思维,使设计的服装达到与众不同的个性美。它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表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舞台服装源于生活服装,但有别于生活服装,它和化妆师演出活动中最早出现的造型元素。
从赵伟月的《舞台服装色彩》中我学到了,在服装三要素(式样、色彩与质料)中,色彩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当一个或一群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最先传递到我们大脑的服装信息是服装的色彩,然后才是它的式样与面料。时装是这样,包括戏剧在内的表演服装更是如此。这是因为:(1)表演是在一定距离下欣赏的,观众对服装式样的细节与质料很可能一时并未察觉,而对色彩却能立刻感受到;(2)因为时装与表演服装虽然都是服装,但它们所属的范畴与存在的目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舞台服装却属精神生活范畴,是以审美为存在的第一目的。舞台服装色彩设计必须“因人而异”、因款式而异。服装是造型、色彩、材质三者的综合体,其中色彩作为服装的载体,在整个舞台服装设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凡舞台表演艺术所使用的衣着服饰统称为“舞台服装”。艺术来源于生活,造的平台。郭志清在《谈舞台服装设计》说到“舞台服装设计有着自身的创作规律,设计者结合导演规定的戏剧风格,演员自身的条件特点,发挥主观想象,通过服装制作完成舞台服装的设计。”舞台服装设计的原意是指“针对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计划的过程中求得一种问题的解决和策略,进而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舞台服装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广泛,目标体现了人类文化演进的机制,是创造审美的重要手段。不同类型的舞台服装设计侧重的思维类型往往有所差异。需要运用形象思维的因素,在舞台服装设计方面则更注重“美感”等等。
刘伟伟的《服装设计中面料的语境表达》说,面料是服装的基础,服装面料悄然传递着着装主体的时代意识、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爱好、生活情趣和个性气质,是着装主体仪表与内涵的承载物。服装面料同时也是服装设计师诠释流行主题和体现服装风格的主要载体。面料作为服装的载体,也以各种全新的面貌出现。现代舞台服装对面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不同的面料能体现出不同的舞蹈风格和静态与动态的转变,舞台服装设计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作为现代设计也要把国际流行因素融入到作品中。我们要借助舞台这个平台达到精神文明的一种更高的境界。
在刘媛的《高级时装中的常见装饰手法在舞台服装中的应用》中指出“舞台服装设计离不开各种装饰手法的运用,适当的装饰不但使舞台服装显得雅致秀美,花团锦簇,而且还能提高身价。发展到今天的高级时装在装饰手法上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最常用的装饰手法有:刺绣,褶皱,钉珠,立体造型装饰……这些装饰手法通常都是几种综合使用,这样服装才会更加的丰富多彩”。舞台服装设计的任务不仅仅的满足个人需求,它同时需要兼顾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情感的、审美的需要。现代的舞台服装设计理念在更新中,也要遵循舞台服装设计的规范,要考虑众多的“需要”。
孙强,孙金颖《中国服装市场的前景展望》中指出,“面对中国市场之门的敞开,各行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更大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也是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强国的关键。目前我国舞台服装设计市场存在的问题有:市场体制不完整,舞台服装的规范性较弱。缺少品牌,自主服装品牌的开发比较少。不仅对品牌的建设和运营机制还不完善,而且对市场的经营也不规范。缺少政府的协调与管理,无序竞争、用次面料、低价格谋求生存等商贩屡见不鲜。
舞台空间的立体化和多维化等多种新颖的技术与舞台表现力相互作用,成为了冲击观众视线,激发观众共鸣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的提高赢博体育官网入口,对各行各业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参考孙强,孙金颖《中国服装市场的前景展望》“衣着消费在不断满足物质功能的同时,应该向多层次的审美时尚和个性表现需求转变,这就需要我们投入市场的服装具有“新奇”性,能够牵动消费者的心,激发其购买欲望,为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而献力。关于舞台服装行业问题的建议:重视中传统文化,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加强舞台服装的宣传,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规范舞台装的市场,提高对面料质量的要求要在提高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提高舞台表演艺术人的品质质量;舞台设计是以“舞台”为标的物的设计,更细的说以舞台设备、灯光、布幕、音响、演出道具、悬吊与更换支架系统、戏服、戏妆为目标的设计。关于我国舞台服装设计行业发展前景:随着人们认知的增加与变化,设计会更加多元化;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服饰文化的交流也将在更深层次上展开,中西方的元素会互相融合。将会在颜色、款式和结构上的变化上表现出来。
当今舞台服装正以一种国际化的理念并很好的结合中国特色,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逐步深入到每一场演出中,这种伴随着高科技元素的舞台美设计,经过一定的积累,拓展和创新,正在蓬勃的发展,舞台服装设计的发展对服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持续延续着。随着舞台服装设计理念不断的革新,舞台装的内涵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视觉感官的一种享受,它的美好追求与愿望,是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的综合体现。理论的形成有助于实践的创新,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我们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舞台服装设计理论体系,为欣欣向荣的中国舞台艺术事业做出努力。
[1]黄海忠.用无声的语言塑造人物——戏剧服装设计浅议[J].中国戏剧.2008(08):50-51.
[3]布鲁呼莫,武志云.浅谈现代少数民族舞蹈服装的设计特点[J].内蒙古艺术.2008(01):42-44.
[6]黄朝晖.中国服装设计的民族性和时代感[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S1):78-79.
[8]范雪梅.试论舞台服装造型艺术的特点[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24.
仿生服装的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便初现雏形。原始时期,人们便在无意中取材于自然,用树叶、草、羽毛、兽皮等围在赤裸的身体上来避寒与遮羞。这即是仿生服装的初级形式,也是最早的服装样式。约在公元前2071年-前1600年,人们开始模仿大自然的色彩建立服色。由于古人崇拜天地,所以便模仿天地之色确立了上衣下裳的基本服制,名为玄衣和黄裳。是因为天在未明之前是玄色,而大地是黄色。此后,人们便从草木花鸟等自然之物中找寻灵感,变为服色。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了仿生理念设计。由于古希腊人居住在地中海和爱琴海附近,享有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和自由的氛围,使得他们的性格、行为变得开放。在服装造型方面,他们穿着简洁、宽松、自在,大多用一整块面料随意缠绕在身体上,没有复杂的裁剪工艺,再用绳子系在腰部进行收腰和固定。整体的风格就如同大海一般,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公元1368-1644年,形态仿生的典型代表———水田衣诞生了,就如王维所云:“裁衣学水田。”“水田衣”就是将不同的面料拼接在一起,制成一件服装。纵观当今时尚,不难发现这种风格仍然在流行。不管是像水田一般规律的排版,还是后来的进一步创新———随意裁剪、拼接,都可以赋予服装一番独特的风味。再观西方服装史,18世纪的洛可可服饰可以说是仿生服装的一大典型代表。其华丽的特征多采于自然,像曲线的点缀,便是海浪、珊瑚、枝叶、花朵等物体引发的灵感。不管是从形态、色彩还是理念上来看,洛可可服饰都将仿生设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的仿生服装设计多体现在对景色的描摹、形态的模仿以及质感机理的仿照上。以RahulMishra2020春夏高定系列为例(如图1)。此季度的主题为“家”,以“地球”为灵感,采用了绿植、碧海蓝天、花丛等自然元素,让人仿佛置身于丛林的盛宴。其通过绘画、刺绣等方式,将印度美丽的生态环境在服装上呈现出来。在形态的模仿上,其简洁的裁剪与精致的刺绣相碰撞,突显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基于原型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面料的选择和款式的设计,对其形态进行创新,打造出不一样的丛林场景。而在质感机理仿照上,可以直接观察出羽毛元素的运用,通过刺绣所表现出的花朵的质感,以及亮片所呈现出夜晚湖水在月光照射下的波光粼粼感。采用不同材质的面料组合,产生层次感,给人以视觉冲击,使衣服带有故事性。
版型是服装的三要素之一,也是服装的精髓所在。形态的仿生,对服装的版型有着很大的影响。设计师们从大自然的各大生物中找寻灵感,从或大或小的视角中提取点、线、面,通过直接、间接或抽象的手法,进行廓形的设计。如花朵形态的运用,除了上文所提到的洛可可服饰,迪奥先生知名的“NEWLOOK”系列也具有代表性。其以柔美的郁金香为灵感,一改二战时期的军事化套装风格,提取郁金香柔和的线条来展现女性自然美的曲线,营造出精致优雅的氛围,将女性的优美、性感体现的淋漓尽致。
色彩与美学息息相关,人们渴望从色彩中获得情感的共鸣,也将美好的愿景寄托于色彩。大自然五颜六色,将其转化为服色的过程,也是设计师与大自然交流的过程。基于其原色的基础上,再根据设计师个人的色彩感知与需求进行再次创造。例如Gucci秋冬系列中的一件服装,就是仿蓝黄金刚鹦鹉羽毛的颜色而制成的。再通过面料的选用和色调的调整,进一步展现了鹦鹉的灵动。2.3联想的仿生联想仿生是一种间接仿生,“它是由自然界引发的联想产生的认知意识和心理感受,从而进行设计的创造性活动。”这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意识。在这个形形的世界里,每个人看到同一事物的感想各不相同,这往往与个人的经历有关,如中国的写意花鸟画,就是联想仿生的典型例子。将联想仿生运用到服装设计上,更能表现出设计师的理念与情愫。
本文以郁金香、樱花、蔷薇、油菜花为灵感,设计出了如图2所示的三套服装,运用到了形态仿生、色彩仿生、理念仿生等仿生设计方法。图3(a)以郁金香为原型,进行形态的仿生,相比迪奥先生的柔美线条,其更注意郁金香盛开时所展现的层次感、蓬松感,以及花瓣的纹理质地。本文通过直观的仿照,结合棉质面料和纱质面料的特性呈现出郁金香的婀娜,再配以皮质粉色小西装,皮质镭射面料的光滑质地,颇有花朵被阳光照射后反射出的自然状态感。而在小西装上的樱花装饰,采用3D打印技术,使其更加立体,又给整体带来了春日的俏皮感。此套服装的形态,符合当代“上紧下松”的搭配理念,又与樱花的小巧动人、郁金香的柔美绽放相吻合。图3(b)是根据蔷薇设计出的服装。鲜艳的蔷薇在绿叶的衬托下更显娇艳,于是本文便以绿色为底色,绘以多色的花花图案,根据个人对春夏季的色彩感觉,调整了整体的色调,呈现出淡雅温柔的风格。图3(c)是从油菜花田里飞舞的白色蝴蝶上产生的联想。蝴蝶虽小,但在花田中却是格外显眼的存在,也间接地体现了油菜花田的茂盛鲜艳。本文以蝴蝶为灵感,改变其翅膀的大小形态,运用到服装造型上。“翅膀”选用透明的纱面料,硬挺且有蝴蝶翩翩起舞的感觉。服饰其他部分则用色彩仿生仿照了油菜花田的色彩,使得整体更加和谐,贴切主题。
从仿生设计这门学问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给予了人类太多美好的事物。作为服装设计的学习者,我们需要明白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还需要更加仔细地观察,深入地了解,发掘自然的美丽。将自然元素通过艺术手法转化为服装语言,使服装也具有自然的生命气息,从而进一步推进服装学的发展,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2016年11月8日,我国14城共50085人同跳广场舞,创最大规模排舞(多场地)吉尼斯世界纪录。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增设了群众比赛项目,自此,广场舞正式成为全运会比赛项目。《经济学人》于2017年初的《中国开赛———崛起中的中国体育健身产业》研究报告中显示,目前我国广场舞人数约为8000万至1亿人。有观点认为,从人数来讲,广场舞已经成为“中国第一运动”。
1.1中老年人为主力军。有数据显示,参与广场舞的人群以中老年人士居多。其中30岁以下的人占23.2%。30~50岁的占53.3%,50岁以上的占23.2%。中老年人通过广场舞活动,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寻求自我价值和打发闲暇时光的目的。同时,广场舞有着庞大的参与人群,是中老年人体验集体感的新形式,是开展社交活动的新平台,它反映了中老年人群在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对于健康、审美和自身形象重塑的美好追求。1.2带动银发经济的新趋势。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被称为“银发经济”的老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中高龄人群广场舞的盛行,带动了从广场舞服装、饰品、化妆品、便携音响和餐饮等一系列特殊的消费需求,成为银发经济的新趋势。对于中高龄广场舞服装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2.1广场舞的概念。广场,是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1]赢博体育app。对广场舞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概括为:在都市广场、校园或厂区等地,由人们大众集体表演的舞蹈。广场舞是一种社会活动,它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于一体,以集体舞为展现方式,以健身娱乐为目的。2.2中高龄广场舞的特点。中高龄广场舞,可定义为40岁以上中高龄人群为参与主体的广场舞蹈。中高龄广场舞主要有以下特点:广场舞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以中老年女性为主体。有数据表明,广场舞参与者中,女性占88.2%,男性仅占11.8%,男女人数差别悬殊较大。因此,中高龄广场舞也常被称作“大妈广场舞”;广场舞种类较多,表演内容简单易学,主要有广场民间舞与广场健身舞两种形式。这些舞蹈在原有舞蹈动作上进行了表现形式的简化,动作组成大部分是由几个八拍的脚步,加上简单的手臂动作组成。这些舞蹈动作简单,且幅度不大,易于中老年人学习掌握;民间自发组织产生,以健身自娱为目的。广场舞常以社区为单位,借用社区附近广场空地开展活动。通过全身肢体舞蹈动作,锻炼中老年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通过舞蹈活动使得舞者愉悦身心,重塑自我,满足精神需求。
对中高龄广场舞服装的调查表明,一方面许多中高龄广场舞者反映很难找到合适的广场舞服装;另一方面,群众表示希望看到服装更具统一性,但又常常质疑广场舞服装的美观性。中高龄广场舞服装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3.1缺乏统一性与规范性。中高龄广场舞大多对于参与者着装没有过多要求,使得广场舞活动现场呈现出五花八门的着装。3.2缺乏时尚感与整体性。中高龄人群大多对于服饰时尚流行的敏锐度较低,服装选择与购买,仅凭个人或小团体喜好为标准。因此,广场舞服装常呈现出款式单一、老旧,缺乏时尚感与搭配性,着装效果不理想等问题。3.3价格低廉且品质差。中老年人在购买舞蹈服装时,常出于节俭考虑,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服装。这些服装常有着用料差、工艺差和版型差等问题。
4.1符合团体服装设计的基本要求。中高龄广场舞为群体舞蹈,服装设计上在具备舞蹈服装设计要求的同时,应具备团体服装设计的基本要求。其一,主题性与时尚性。中高龄广场舞服装应在反映舞蹈主题内容的基础上,体现时代性和时尚性特征。其二,团体服饰形象的统一性和标志性的同时,展示个人的风格气质与精神风貌。中高龄广场舞服装应通过合适的色彩搭配与图案设计,展现符合该年龄段团体与个人形象特征。其三,充分考虑设计制作成本。无论从团体服装设计与销售本身的价格控制,还是中高龄广场舞人群对于服装物美价廉的消费观念考虑,中高龄广场舞服装设计要充分考虑价格控制与成本核算。4.2中高龄广场舞服装时尚化设计。4.2.1围绕中高龄体型特点与运动需求的款式功能设计。中老年人的体型,通常呈现出肩部下榻赢博体育,胸臀部下垂,背部微驼,腰部肥大、腹部突出的体态特征。因此,除服装版型的设计要体现运动时实用性和舒适性外,更要充分考虑款式的适度合体修身效果。其一,肩颈与胸背设计,突出个人气质。中老年人通常肩部脂肪增厚,脖颈长度变短;肩斜度增加、肩部线条呈溜肩形式。服装的肩部设计,在舒适合体的基础上,考虑平滑肩部线条的款式,同时尽可能选择无领或低领座的设计,V字或U领型,拉长颈部线条,使人看起来更轻盈、干练,通过合体分割线修饰胸背部位形态。其二,腰腹部位设计,关注体型修饰。中老年人腰腹部位常趋于正圆形,两侧变宽、腹部增大。在款式上,需考虑修身效果。通过腰身部位的收省分割,平滑腰身两侧线条,弱化腹部凸起。中老年人舞蹈时在身体活动范围与强度上都有控制,针对腰部的动作活动幅度较小。因此,腰腹部的部位要适当修身设计,一般不会影响广场舞运动。其三,关节部位设计,考虑运动需求。中老年人舞蹈时,主要活动的部位有肩、肘、腕、髋、膝和踝等关节。其中舞动幅度较大、频率较高的部位主要有肩、肘和腕关节。因此设计时,肩部袖笼、袖肥和袖口的大小设计需突出考虑舞蹈活动需求。4.2.2突出广场舞主题与内容的服装风格设计。根据中高龄广场舞服装风格的不同,款式差别较大。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4.2.2.1时尚简洁的运动风中高龄广场舞运动服,通常以分体运动套装为主。上衣常为直筒或轻微收身的款式为主。其中翻领、V领和圆领最为常见;通常为长短袖,短袖长度在大臂中部,无袖较少。衣摆及臀围线附近。夏装为直筒裤装或小A字裙裤装。4.2.2.2合体修身的健身舞服风广场舞常加入现代健身舞内容,如拉丁舞、踢踏舞、健美操等舞蹈动作。服装廓形以X居多。服装款式在腰部收身,下摆散开,有一定修饰腰臀的作用。在袖口裙摆裤腿部分有特殊设计,展现舞蹈风格。4.2.2.3传统特色的中式复古风中高龄广场舞常展现中传统特色,民间民俗文化为重要特点,较常采用中式复古风格服装赢博体育官网入口。如传统对襟太极武术服,改良版汉服等。这些服装正在款式廓形上,差别较大。但在服装款式与工艺细节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立领、盘扣和滚边等。除服装外,配以扇子、丝带等舞蹈道具,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效果。4.2.2.4特征鲜明的民族地域风中高龄广场舞题材常带有较强的民族地域风情。如展现汉族的秧歌舞,印度风情肚皮舞,美国爵士舞等。这类舞蹈风格鲜明,主题强烈,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服饰需符合舞蹈风格地域风情。4.2.3体现中华民族特点与时尚流行趋势的服装色彩设计。广场舞因其具有宽阔的场地和庞大的表演人数的特点,服装需有较强的诱目性。中高龄人因有着岁月的积淀,可采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的颜色,如可以红、橙、黄、绿、蓝、白和黑七色,作为服装的主要颜色。红色也称中国红,是中高龄广场舞蹈服的红色系的代表,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现喜庆、吉祥之意,展现舞蹈者热情向上的精神风貌。除红色外,其他颜色亦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如橙色为中国红的衍生色;黄色为琉璃黄;绿色为国槐绿;蓝色为青花蓝;白色是玉脂白;黑色为水墨黑。时尚流行色的搭配能体现中高龄人群时尚现代的品味和面貌,合理的色彩搭配可达到修饰身型的目的。采用上浅下深的服装色彩搭配方式,或上装明亮浅淡的颜色与下装的浓重深谙的色彩搭配,提亮上半身,拉长下半身,达到修身效果;也可采用将色彩搭配焦点放在胸及以上部位,弱化腰臀部,修饰身型目的。4.2.4强调功能性与实用性的服装面料选择。常见的广场舞服装面料有弹力棉、滑爽氨纶、涤纶和四面弹丝绒面料等,其中莱卡棉透气吸汗、弹性舒适,最为普遍,但缺点是不易干。滑爽氨纶弹性优于棉莱卡且速干,在运动服装中较为普遍;四面弹丝绒穿着高贵舒适,具有一定厚度。涤纶面料价格低廉,易洗易干,舒适性较差。因不同舞蹈动作需要,中高龄广场舞服装面料选择差别较大,面料总体需要具备一定弹力,具备舒适性和亲肤性需求,含棉成分较多的四面弹力布和针织布为佳。考虑我国高龄人群勤俭节省的生活习惯,也可在外套等非贴身服装选择上采用经济实惠的涤纶面料。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银发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以中老年为主体人群的广场舞的盛行,将会带动广场舞服装、饰品等一些列消费需求,成为“银发经济”的新趋势。中高龄广场舞服装现状特点,从审美性和功能性的角度,研究中高龄人群广场舞服装时尚化设计的要点与方法,为中高龄广场舞服装设计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1]杨丽娟.家庭核心化趋势对中老年女性造成的社会影响———对大妈广场舞的社会现象分析[J].老龄社会科学研究,2015(9):78-79.
[2]赵永刚.运动服装时尚化设计要点与应用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7):156-157.
[3]周彤燕.浅谈广场舞舞蹈的特征与功能[J].艺术科技,2013(3):124.
[4]王召.广场舞蹈的艺术基本特征及创作[J].文艺生活,2013(11):113-1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群众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促进了我国社会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在物质条件不断被满足的基础上,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社会群众的审美水平也逐渐提高。在现代化的日常生活中,服装是社会群众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所以服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形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网络信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服装设计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服装设计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虚拟服装设计的理念是一种极为现代化的设计方式,服装设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设计的想法在电子动画中进行仿真的模拟设计,这是一种极为创新的设计理念,多应用在立体的服装设计过程中。服装设计师通过网络与客户进行沟通,同时很快在线对客户的设计要求进行反馈。这样一来,客户的意见能够及时被采纳,不仅显著提高了设计效率,而且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此外,在服装销售的过程中,通过虚拟服装设计技术,服装设计师可以依据客户提供的信息数据,快速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模拟展示客户的着装效果,大大提高了客户的自主选择性。在虚拟服装的设计理念下,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应及时引进计算机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业务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服装设计技能,提高学生的虚拟服装设计技术。
近几年,生态建设、文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这就使得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全新服装设计理念。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群众的生活节奏,在巨大的生活压力面前,很多人都向往宁静、休闲的田园生活,绿色服装设计理念的核心就是展现出宁静、自然的设计元素。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素材设计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明确地体现出主题和搭配技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设计素材,提高学生对材料的感知体验,同时引导学生到设计材料市场中接触设计材料,提高对材料的认识。另外,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效融合设计主题、服装材料和设计技术的能力,进而在体现绿色设计主题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服装设计质量。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服装的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文化内涵延续到今天,仍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文化内涵成为服装设计的主要创作依据之一,是提高我国服装设计理念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要加强文化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体现自身的专业业务技能,而且能够展现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满足社会群众对服装审美的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应增加历史文化的教学内容,开展服装演变历史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丰富的服装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并创新服装设计理念,从而提高我国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而言之,社会的发展促使服装设计理念发生了巨大改变,所以服装设计教师应积极分析现阶段的服装设计理念,进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我国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
[1]唐宏英.服装设计教学受到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的启发[J].品牌,2014,(10).
现代服装设计理念源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人们的认知水平、审美以及物质条件的改变息息相关,因而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也包含了当前人们对于生活各方面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意识。总的来说,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了人性化设计理念、绿色设计理念以及网络理念等多方面内容。
人性化理念中强调的是将人作为最核心的内容,把人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和生理心理上的需求作为衡量标准。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中的人性化观点要求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时,不仅能够结合人的生理特点考量人穿着的舒适度以及是否能适应不同身体状况的人,还要符合当前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人们的主观感受,让人能够在穿上这样的衣服时不会感觉到尴尬和产生抵触。此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还希望设计师能够通过合理的设计来表达对人类的尊重和激发人们对于生活的热情。
我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迅猛,但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近些年来不少地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明显加强。这样的绿色环保理念反映在服装设计中,即产生出将更多的环保元素和环保材料运用到服装上的需求,以及对于降衣对于环境污染程度的意识。
服装设计理念归根结底是人们在服装这一领域的思维方式和具体行动动机的集合体。而在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处于高速动态变化中,信息的交换和爆炸使得人们对于社会文化多元性的包容度不断提高,同时服装流行趋势更新的速度也远超非网络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服装设计师能够利用网络信息传递的特性来更加精准地把握住行业动向,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应用技术来提升设计水平,比如运用虚拟现实手段来测评所设计的服装在人体上可能的舒适度和穿着时的视觉效果。
可持续发展观与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在服装设计领域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服装行业的发展应该与环境发展相适应,而不是为了谋求在服装领域的突破和创新以生态环境作为代价。众所周知,服装是大宗消耗品,其更新速度快、产量多且组成材料丰富,每年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皮毛被间接地用于服装设计。如果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没有教导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绿色环保的设计方式,学生的服装设计作品就很有可能称为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之一,学生也很难被认为是优秀的服装设计师。
网络的发展使得学生们了解世界的途径一下子被拓宽了,他们能够利用网络技术来了解最前沿的服装设计精神,培养服装流行趋势的嗅觉。但是,电脑的普及和教学课件等资源的丰富并不意味着学生有了利用网络技术提升自我设计水平的能力,学生也并不是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基于网络技术的服装设计技巧。教师在进行现代服装设计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们网络技术上的指导。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念,都反映出某一个特定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尽管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的灌输能够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当前服装行业的设计风向,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忽略以往设计中的精髓和特色赢博体育。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多方面地了解国内外、现代和古代的艺术特色,掌握发展规律和激发艺术灵感,从旧的内容中提炼出新的创意,在传统中创造新意。当然,这需要教师通过讲授艺术发展、时尚潮流、不同时代审美变化等多方面内容,并致力陶冶其情操、丰富其体验。
[1]刘晓萍.浅谈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3).
服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今人们的穿衣早已超越了保暖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服装设计审美方面,因此,设计在服装领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服装应该怎样去设计,才能既体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又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呢?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服装设计是整个设计门类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要想设计出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就需要了解和掌握设计原理的内容,用设计原理的知识武装大脑,提高自己的设计理论修养。所以说,服装设计需要一定的设计原理理论指导服装设计的实践。
创造性是设计的本质属性,设计的创造力在社会的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服装设计的实践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创新就是服装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生命。在服装设计领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以前所没有的具有新感觉的服装。设计思维本质属于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发散性思维要求我们在服装设计的立意构思中,将思维发散出去。服装设计作品通常多具有系列性,运用发散性思维,由一个事物启发的灵感往往能得到一个系列和一个风格的作品。收敛性思维又称集中思维,是指在给予的信息中进行判断,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产生符合逻辑的结果。运用收敛性思维设计服装,可采用主体附加的方法,即为使原服装有新意,可以通过局部添加达到目的。例如在服装普通的无领、直襟、四兜、等某些部位镶上牙边,或异色异质,或宽或窄,都改变了原来的服装风格,这也是一种服装的创新设计方式。设计服装需要有独特的创新点,而这种创新来源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以,在服装设计的思维过程中要把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结合起来,从生活中寻求灵感并加以改造创新,充分发挥其功能。正是由于设计的这种创造性特征,要求我们在服装设计实践中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是设计原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各个设计领域大力提倡的理念。设计的创造性本质特征要求服装设计要有创新,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这充分体现了设计原理的理论指导着服装设计的具体实践。
三、设计资源的基本特征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服装设计丰富和扩展设计原理的内容
设计资源是设计原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任何设计都是各种资源的结合体。设计资源是个新兴名词,其概念已经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服装设计的设计资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内容广泛、多种多样。设计资源的基本特征有符号性、时代性和流动性,并在服装设计中充分体现。设计资源具有符号性特征,例如一块布料被设计成一件衣服穿在身上,它能够显示出服饰的意义,当这种内涵被人们所理解时,服装就成了符号。设计资源具有时代性特征,如盛唐时期以丰满雍容的形体为美,因此服装以宽衣长袖为主要特征,服装的面料以织花和印花丝绸为主,图案多为各种造型圆满的花卉和动物,加之女性头部佩戴的形态逼真、制作精美的多种装饰品,其着装效果极为华丽,充分显示出了唐代服装造型的高雅风貌。唐代的图案、造型、色彩等设计资源,具有明显的时代性,这也表明了服装设计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设计资源还存在着流动性特征,流动性在服装设计领域,突出体现在服装流行趋势与预测。在服装流行风尚日益加速的现代社会,丰富大量的服装设计资源首先通过国际一流服装设计相关的机构,得到快速的流动与传播。例如,国际流行色协会提前两年推出权威的色彩预测;国际羊毛局、巴黎PV织物博览会提前12~18个月推出纱线和纺织品的预测;各国服装预测研究设计中心会提前6~12个月推出具体的服装流行主题。通过这些机构的,将各种服装流行的设计资源传递给各国的服装设计者,设计者再将这些设计资源进行整合和取舍,设计出各式各样的服装传递给大众,从而引领时尚。由此可见,设计资源的这些特征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诠释着设计本身深刻的内涵与意义,服装设计的实践也在丰富和扩展着设计原理的内容。
设计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第三条路,而服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在本质上,设计原理与服装设计有着密切和必然的联系。服装设计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服装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设计原理,并包含在设计原理之中,设计原理指导着服装设计的具体实践。以迅猛发展的服装消费水平和服装业人才的需求为参照,我国的服装设计人员缺少了某些可与国际上服装设计师相比较的能力,其问题在于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起步晚,也在于服装设计教育中对设计理论的重视不够,一味地注重设计技巧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现今更需要设计原理的理论指导服装设计的具体实践。同时服装设计的实践也是设计原理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丰富和扩展着设计原理的内容。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网络、高科技等工具的出现,使服装设计呈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现代服装设计强调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无论是设计的手法、款式的创意、材料的选择,还是制作工艺,都是需要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工作。服装设计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新思想、新方法,将有助于设计原理的多元创新理论的建构,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规律,并且整个设计行业也正向着多元化发展。将这一设计的客观发展规律加以总结和概括,设计原理的理论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和日益完善。由此可知,设计原理与服装设计关系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深刻理解二者的关系并加以运用,将有助于提高服装设计者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由于世界各地社会文化的发展层次和层度不一,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品味不一,对服装设计语言文化艺术的主观理解和客观教育认知不一,出现了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的发展程度也有不少的差距。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用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作为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发展程度的判断和评价标准,以此来度量一下当前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的发展差异。我们都知道西方现代艺术发展所经历的六个时期:第一是对表现手段现实化的探索时期;第二是表现手段即艺术符号的确认时期;第三是艺术符号的形式与表达的内涵完全同一化时期;第四是艺术符号被提炼到夸张和变形但未失去原有的象征意义的时期;第五是艺术符号经历过夸张和变形进入极端且富有新意的时期;第六是艺术符号的非定型时期,即艺术符号变得让人无法理解,出现一种阶段性的新潮现象.如果以这种西方现代艺术标准来衡量目前的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发展的程度,可以说目前的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所表现出的设计品味水平参差不齐。某些地方的设计品味以及其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所表现出的象征意义正进入第四、五时期;更有甚者,有极少数地方的服装设计品味即将进入第六时期。这些高品位的语言文化艺术设计的服装所呈现出的那种姿态超乎一般人的想象,但是它又没有完全脱离具体的语言文化艺术符号设计,即该设计处于一种形神兼备时期,既处于一种可视阶段又处于一种可感阶段,有其独特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不少的服装设计产品处于第三时期,甚至是一、二时期,像这种一直处于该阶段且停滞不前的产品毫无新意可言,是一种设计观念无个性、无情感的重复,更是一种对服装设计的理念及服装设计中的语言文化艺术缺乏细致研究、深入发现、独特理解,只是简单的对贫乏的语言文化艺术设计的服装的再创造,没有新意的语言文化艺术设计.
实际上,不管是哪个国家服装的设计文化,很早之前就开始运用诸多的语言文化艺术符号来体现服装设计的独特品味,以一种比较现实、理性的展示方式来体现对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符号的理解,以此来摆脱专门实用主义服装的普通和平凡。比如说我国各朝各代的朝服样式及其花纹图案的设计品味及设计要求。如用飞鸟作为文官朝服的图案,象征其文花;用走兽作为武将朝服的图案,象征其英勇。用飞鸟走兽来设计服装,不仅仅为其美观,更是为了体现封建帝制的政治文化,可以说从代表义走入引申义,从一般的服装设计图案提升到了国家政治文化的高度,可以说代表了政治符号的语言功能。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如果现在的服装设计仍不能快速的与语言文化艺术相结合,那么在未来的服装文化中无法找到其栖身之所,或者可以说将处于服装设计文化的最底层。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服装的设计将更依赖语言文化艺术的发展,对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的理解将会决定服装设计品味的走向以及服装设计的地位。
设计师所设计的服装要赢得市场的认可,那么在服装设计之前,必要的用户研究则不可缺少。不少设计师通常进行服装设计时,将设计完全作为艺术创作来创意,对市场与消费者群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将服装作为设计师自我表达的工具,使得服装与市场产生了脱节。服装是为人而设计,服装设计必须考虑到用户的语义表达诉求,成熟的服装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实践时都会对以下问题作出深入思考:服装消费目标人群有哪些?目标人群特点是什么?目标人群对于服装的定位是什么?消费者想要通过着装来表现什么?只有这样多方位的思考,服装设计的目标和价值才能够体现。纵观整个服装史,没有哪位有成就的设计师是在忽视社会风俗和消费者语义表达变化的基础上“闭门造车”而来的,相反,他们都在敏锐把握整个社会的文化走向和用户着装需求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用设计去满足消费者的表现欲望。布瓦列特迎合新一代改革妇女们的自由追求,将她们从紧身胸衣的噩梦中解救出来,因而成就了“世界第一位时装设计师”的美名;夏奈尔又将女装从男性的审美观中解放出来,追求女装的独立而也成为现代时装史的里程碑;“朋克教母”韦斯特伍德的成名也是迎合了70年代初反主流、反时尚的街头文化发展的需要,他们都是通过对文化和社会心理有敏锐把控的基础上作出的设计反应。服装设计从来不是不顾消费者实际购买需求的艺术创作,优秀的设计师总是能够准确预设消费者的需求期待,感知触手可及的文化现象,将最艺术化的服装面貌与最贴切的用户需要完美结合。
消费者对于服装的消费通常是消费符号化的服装语义,以此来彰显消费者自我个性和自我身份。服装所传达出来的设计语义能否为消费者和同群体内的其他社会成员所理解便显得至关重要,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定势下,设计理念定位太过超前或者过于晦涩都将不利于服装语义的顺利表达。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大背景下,很多国际品牌选择进军庞大的中国市场,而它们在中国的战绩却不尽人意,除奢侈品以外,很多国外品牌的销售业绩总是赶超不了本土品牌,虽然那些本土品牌包装的像国外品牌。这种局面的产生并非是单纯消费心理的问题,虽然中国很多大的服装企业也在追赶日韩、欧美的服饰潮流,但是并不是完全的照搬模仿,而是将国外设计做了很多“本土化”的处理,既不会尾随潮流表现平庸,又让顾客踮起脚尖可以触及得到,创造顾客可以接受的新潮与时尚,在潮流与时尚的风潮中把握了中国人所能接受的“度”。消费者在看待服装时有一个期待视域和接受范围,而他们仅会在这一区域内进行选择。这便要求服装设计师们准确拿捏尺度,“高而可攀”是服装设计师设计实践中对消费者时尚需求不错的选择。
服装是由穿戴者在相应场景中进行个性化展示的重要外在条件,是人与环境和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服装在人的行为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服装的作用既有社会性的又有自然性的。而服装社会性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其各个设计元素和手段所表现的符号和意义上,服装的意义则是通过服装语言表层意义显现出来的,其通过恰当的设计表现达到消费者个人意义和价值的升华。服装设计的表现既要考虑到消费者所处文化语境下文化的认知度,还要将消费者置于整个大的空间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信息对接,使服装表现能充分促成其语义的生成和环境信息的匹配。例如宴会的正装的设计和选择,即是着装者本人身份、品位和文化修养的体现,又是对不同参会者的尊重,以及整个会场的气氛呼应,都是通过设计表现来促成宴会的和谐。优秀的服装设计有一种气质,人们可以轻易嗅出她的名字,古语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以形写神的服装设计显然更加高明。赢博体育官网入口赢博体育官网入口赢博体育官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