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博体育

赢博体育

你的当前位置: 赢博体育 > 赢博动态

CH08 高性能IM变频调速系统pptIM电竞APP

发布日期:2022-10-13 10:46:00 点击次数:

  §8.1 IM 的矢量控制 8.1.1 IM 的动态数学模型 ⑴ 坐标变换 ☆ 理想化 IM 的动态数学模型: ① 忽略铁心饱和、磁滞、涡流,不考虑趋肤效应; ② 忽略谐波磁势,只考虑正弦分布的气隙磁势; ③ 忽略定、转子齿槽影响,将气隙看成均匀的; ④ 转子为三相绕组。 则定、转子绕组自感 L1、L2,定子绕组互感 MUV、MVW、MWU,转子绕组互感等,都是常数。定、转子间的互感系数为 (g 为定、转子u相绕组中心线 为转子初位置角;w 为转子电角速度) 当定、转子绕组都为 Y 联接时,电流中只有4个独立,可列写 4 个变系数的状态方程,加上运动方程,得到 5 阶的 IM 动态数学模型。 BACK ☆坐标变换的思路: a、将三相 IM 等效为空间上互差90˚电角度的两相电动机; b、等效以后 IM 的数学模型阶数不变,还是 5 阶; c、等效的出发点,是保持绕组产生的圆形旋转磁场不变。 ① αβ坐标系(定子上) 使α轴(实轴)同 u 相绕组轴线重合,沿旋转磁场方向前进90˚的方向,为β轴,则 ab 与 uvw 间物理量的关系为: 反向关系为: 其中 Cuvw→ab 和 Cab→uvw 是正交矩阵的一部分,二者互为转置。 BACK Cuvw→ab 和 Cab→uvw 是正交矩阵的一部分,二者互为转置: 选用正交矩阵,可保证变换前后功率的计算公式不变: BACK ② dq坐标系(同步旋转的直角坐标系) 选转子磁链方向为 d 轴,沿磁场旋转方向前进 90˚ 电角度的方向为 q 轴,则 dq 与 ab 间各分量的关系为: (正) (逆) 其中 q1 是从 a 轴到 d 轴的电角度: (q 0 为 t = 0 时 q1角,ω为同步电角速度) Cab→dq 和 Cdq→ab 是正交互逆的矩阵。 例:将三相 AC 电流变换为 dq 轴直流分量: 解: BACK ① 在 a b 坐标系中,各物理量的复数表示: 定子电压: 定子电流: 转子电流: 则电压方程式: 其中 wm 为转子旋转的电角速度;Lm 为定、转子间的互感。 ② 以定子电流、转子磁链为状态变量时的电压方程: 转子磁链为: 则电压方程式为: 式中 BACK ⑵ ab 坐标系中的电压方程、转矩方程 ③电磁转矩为: 其中 “×” 为复数向量的外积。 ①电压方程: 其中w1 为同步角频率,w2 为转子转差角频率。 ②用转子磁链、定子电流表示的电压方程: 转子磁链为: 则电压方程式为: ③电磁转矩为: BACK ⑶ dq 坐标中的电压方程式和转矩方程 8.1.2 矢量控制原理 ☆ 历史:1970 年代初,德国人 F.Blaschke 提出“IM 磁场定向的控制原理”,奠定了矢量控制的基础。 ☆ 基本原理:利用坐标变换,将 IM 的三相交流电流,变换成两相直流电流;然后,在两相坐标中,确定电机的转矩电流、励磁电流大小,并分别进行控制;最后,再将两相电流的设定值,变回三相电流设定值,实现闭环控制IM电竞APP。 ☆ 矢量控制基本方程:在 dq 坐标系中,转子磁链同 d 轴一致,故 F2dq=F2=常数(控制为常数),则转子电压方程为: 将 ws = w1 – wm,i1dd = i1d + j i1q代入可得: BACK ☆ 电磁转矩: (控制 i1q ,即可控制 Tem;i1q、Tem 响应速度相同) ☆ 定子三相电流的计算值: (将dq电流转换为三相电流) 则 (用于实际三相电流控制) BACK 8.1.3 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的构成 BACK ⑴ 磁链的反馈控制 “θ计算”的作用:确定 abc、dq 两坐标系轴线间的夹角θ。 “θ计算”的实现:经检测、计算磁链来得到。(需利用电机动态数学模型、现代控制理论,构造磁通观测器,才能获得 F2 的角度θ) ⑵ 磁链的前馈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 一种开环控制,它不检测被控制量(磁链)。 图8-3 磁链的前馈控制 坐标变换所需的两种坐标系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θ由下式算得: 图中 BACK ws* 的计算精度IM电竞APP,依赖于电机参数 R2 和 L2 的精度;温度变化会引起 R2 变化,电流大小、频率对 L2 也有影响。利用现代控制理论,在线,可提高精度。 ⑶ 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 BACK ☆ 磁场定向:“定向”是指 d、q 轴线的选择。当选择 d 轴为转子磁链轴线时,就称转子磁场定向。这时有:Φ2d =Φ2,Φ2 =0。 ☆ 直接磁场定向控制:直接检测转子磁链、并进行控制。 ☆ 间接磁场定向控制:不检测Φ2,而利用电机参数、电流设定值来预测Φ2,进行前馈控制。 BACK ☆ 磁链观测器的功能特点: ① 转子磁链的观测:通过检测电机的电压、电流、转速,利用定子电流进行误差校正,从而计算出转子磁链的大小、方向(DSP使之实用化); ② 定、转子电阻的辨识:使用自适应算法,实时辨识定、转子电阻,可减小参数变化的影响; ③ 调节磁链、使电机高效化运行:根据参数及所需转矩,适当调节电机磁链,使总损耗最小。 §8.2 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的技术 ☆ 转矩控制 是快速响应所必须的。 ☆ 电机参数的变化、控制参数的误差,都会影响系统的控制性能。 BACK 8.2.1 影响响应速度的因数 ⑴ 转子电阻:季节和使用条件不同,其变化可达20%,影响转矩控制的精度和响应速度; ⑵ (数字控制)采样、计算的延迟:数字控制带来功能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响应的延迟; ⑶ 启动速度慢:启动、复电再启动时,气隙磁场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导致启动时的响应速度明显变慢。 8.2.2 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的方法 ⑴ 直接转矩控制: ☆ 特点:基于瞬时转差频率控制,对瞬时磁链和瞬时转矩进行同时控制。 ☆ 优点: a、电流控制部分处在矢量控制部分之内,不会产生电流控制的延时; b、无载波频率的概念,电机噪声较小。 ☆ 效果:采用DSP的实际控制系统,转矩上升时间可达数十微秒。 ⑵ 无差拍控制: ☆ 特点:是一种快速的数字控制,不仅无超调,且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稳定。 ☆ 对比:PI 控制 不仅有超调,且在理论上要无限长时间,才能达到稳定。 §8.3 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 ☆ 速度传感器有安装、维护、成本、可靠性、低速性能等问题,且结构复杂 =

  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 BACK 8.3.1 速度的辨识方法(无速度传感器的技术关键) ☆速度辨识:用直接计算、参数辨识、状态估计、间接测量等手段,从电机定子边的量入手(如定子电压、电流),计算出与速度有关的量,进而得到转子速度,用于速度反馈控制。(例子:图8-6) ☆几种典型方案: ① 基于电机方程的; a. 稳态方程; b. 动态方程; ② 基于齿谐波的; ③ 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 ☆方案一 :利用电机基本方程式估算速度 A、基于稳态方程的转差频率估算法: 1975年, A . Abbondant 从电机稳态数学模型,推得转差频率表达式: 其中:w 1 为定子角频率;K 为比例系数;q 1 为稳态时定子电流向量与励磁电流相量的夹角。 问题:因来源于稳态模型,动态中很难跟踪真实转速。 BACK B、基于动态派克方程的转差频率估算法(有多种实现方案): 例:在定子磁链定向控制时,使F1d = const,F1q = 0 ,则有: C、 利用电机方程计算转速的特点: ① 算法简单,理论上速度计算无延时; ② 缺少误差校正环节,速度计算依赖电机参数,抗扰能力差,易不稳; ③ 以磁链准确定向为前提,受磁链观测、控制的影响; ④ 精度低,速度辨识范围窄。 BACK ☆方案二:基于齿谐波的转子速度辨识 历史:1984年,M.Ishida、K.Iwata 提出用转子齿谐波来辨识转差频率。 原理:转子旋转时,气隙主磁场中将叠加齿谐波磁场,因而在定子绕组中 感应出齿谐波电势,其幅值、频率都可用于辨识转速(图8-7)。 A、用齿谐波电压测转差频率法: 在图(b)的输出端,三相的基波抵消、三次谐波滤除、齿谐波叠加,输出的电压幅值正比于转差频率。 特点:可辨识 300rpm 以上的转速。 B、定子电流分离齿谐波频率 fsh 、基波频率 f0 法: n = 60( fsh ± f0 ) / Z 特点:转速应高于2Hz,即120rpm;误差为 ±15rpm。 ☆方案三:模型参考自适应法(MRAC)辨识速度 A、MRAC(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的思路: ① 两个模型:将不含未知数的方程,作为参考模型;将含有待估参数的方程,作为可调模型;两个模型应具有相同物理意义的输出量。 ② 跟踪参考模型:利用两模型的输出量差别,产生合适的自适应率,以实时调节可调模型的参数,达到被控对象的输出跟踪参考模型的目的。 BACK B、C.Schauder 的转速 MRAC 辨识方法: ① 将电压模型(不含真实转速的磁链方程)作参考模型, 将电流模型(含待辨识转速的磁链方程)作可调模型。 ② 问题: a、电压模型中有纯积分环节,低速误差明显; b、参考模型的参数准确程度,直接影响控制效果,而电机参数却是变化的 BACK 8.3.2 磁链的观测 ⑴ 观测磁链的电流模型 ☆ 在磁场定向控制、磁场反馈控制中,需选择转子绕组磁链、定子绕组电流作状态变量,列写状态方程。 ☆ 在同步旋转的 dq 坐标中,有: ① 代入转子电压方程 写成矩阵形式为: BACK ② 对定子电压方程 利用 BACK ③ 组合(1)、(2)两式,获得磁链观测器的电流模型: ④ 若在静止坐标系中观测磁链,则磁链切割转子的频率为ω2,切割定子的频率为0,则在前述公式中:ωs=ω2,ω1=0 BACK 写成微分形式: ⑤电流模型的特点 优点:只需检测定子电流、转子转速,可有效衰减零漂等非线性干扰。 缺点:含转子时间常数τ2,受温度、磁路饱和等影响,需实时辨识τ2,测转速也是个不足。 ⑵ 观测磁链的电压模型 ☆ 定子电压方程: ☆ 定子磁链方程: ☆ 转子磁链方程: ☆ 磁链观测的电压模型之特点: 优点:模型中无速度项,故无需检测速度。 缺点: a、低速时,因电压检测精度低,影响磁链观测精度; b、模型中包含电流的微分项,不能用简单的积分器实现; c、需高通滤波器,以消除零漂(零漂无法自动衰减)。 ☆ 改进设想: 高速时使用电压模型; 低速时使用电流模型, 从而使两种模型互补。 BACK ☆ 定子电流校正的观测器: IM 的状态方程为: 其中 则采用定子电流校正的全阶观测器为: 式中 G 为误差校正增益矩阵,应能保证观测器快速收敛;i1’ 为定子电流推算值(观测值);i1 为检测值。 BACK ⑶ 磁链观测器 ☆ 观测器: 使用可检测的状态变量(定子电流、电压等), 推算不可检测的状态变量(转子电流、磁链等); 并对可检测量的检测值、推算值进行比较,以校正不可检测值。 §8.4 IM 控制系统的参数自整定(自学) 8.4.1 IM 系统参数自整定的目的 ☆ 普通变频 IM 系统的特点: (1) IM 为非线性系统,参数因条件(工况、温度、电源频率)而变化; (2) 变频 IM 的参数存在分散性,变频电源的输出精度也很有限。 ☆ 联合调试:因此,普通的变频 IM 系统,每套都需联合调试(做各种试验),十分费时。 ☆ 变频器参数自整定的目的:为了免除联合调试。 BACK 8.4.2 异步电动机参数自整定的分类 ⑴ 按自整定时间分: ① 离线式 (off-line) :一次整定、固定不变(时间充裕、可用复杂算法) ② 在线式 (on-line) :实时测量、随时反映实际情况(需采用简捷算法) ⑵ 按自整定方法分: ① 基于堵转试验(测 r1 + r’2 和 x1 + x’2)、空载试验(测定子全电感) ② 使用自适应方法: 既可在线,也可离线 ③ 利用过渡过程: 测时间常数、测转动惯量等 8.4.3 IM 参数自整定的原理(介绍4种) (一)通用变频器参数自整定的原理(离线:给 IM 的 u、v 相加单相电压,测 r1 + r’2、 xIM电竞APPs 。 (相当于堵转试验); Step2:给 IM 的 u、v 相加直流电压,测定子绕组直流电阻; (可用△u/△I计算,以提高精度) Step3:给 IM 加三相电压,进行空载试验,由 r1+ r’2、xs、r’2 计算定子电感 L1。改变频率,可测得不同 u / f 下的电感(对应不同包含程度)。 BACK (二) 测残压确定 IM 转子时间常数 ☆ 设在 t1 时刻,三相绕组同电网分离,则应用磁链守恒,可确定此刻的转子电流 i2d(t1+) 、i2q(t1+) 及定子绕组电压(等于断电前的感应电动势)。 ☆ 在旋转的转子坐标系中,电机电压方程为: ☆ IM 的运动方程为: BACK ☆ 残压的特点: a、由于转子转速 w 2 也在减慢,因此,残压比转子电流衰减更快,时间常数比 t 2 = L2 / R 2 要稍小; b、残压频率 ∝ 转子转速,同转速一起降低; c、由于 t 2 远小于 t m ,因此,在忽略转速变化时,残压的变化曲线就是转子电流的衰减曲线。测量残压的时间常数,可以近似确定转子绕组的时间常数τ2。 ⑶ 利用自适应算法的参数自整定原理 (一种在线参数测试技术) (MRAC) BACK 不含要辨识的参数 同一非辨识参数(如电流、磁链等):二者趋于一致,是辨识收敛的判据! 应能保证辨识收敛于真值! 含要辨识的参数 被辨识参数 ⑷ 转动惯量的自整定: ☆ 设电机以恒定加速度加、减速,则有: BACK J 变化的实例: a. 从空载到负载, b. 机器人臂长的变化 常采用加速度法 让电机在恒定负载下,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减速,并检测转矩电流分量,利用运动方程式来计算转动惯量。 §8.5 电流控制策略 ☆ 定子电流 是电机电磁转矩、磁场的根源。 电流控制 决定了调速性能的优劣。 ☆ 电压型逆变器(VSI)硬件结构简单,作为调速控制策略的执行机构,其输出本质上是非线性的、离散的。系统的控制作用域 是有限的几个离散点的集合(8个电压矢量)。 ☆ 定子电流控制的任务:根据离散控制作用域,选择优化的控制模式,以实现定子电流的有效控制。 ☆ 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对电流控制的要求: ① 动态响应速度快; ② 稳态时,定子电流的失真度小,以降低转矩脉动、减小谐波损耗; ③ 功率器件开关频率低,以降低开关损耗、延长VSI寿命,并利于实现恒低频开关控制; ④ 电流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鲁棒性(Robust)。 BACK 非线性开关控制 线性开关控制 预测控制 智能控制 8.5.1 非线性开关电流控制器 ⑴ 滞环电流控制器 ☆ 主要特征: 电流的瞬时值被准确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瞬时最大误差为滞环 宽度的两倍。 ☆ 优点:最简单;鲁棒性高;跟踪误差极小;动态性能相当好。 ☆ 缺点:① 开关频率依赖于负载及滞环宽度; ② 开关随时性导致逆变器保护困难; ③ 噪声。 BACK ⑵ 载波输入电流控制器 (固定开关频率 的滞环电流控制器) ☆ 将固定开关频率的三角形载波同电流误差信号进行调制,所得信号: (a)具有三角形载波的频率; (b)脉冲的幅度相等; (c)脉冲宽度∝电流误差信号。 ☆ 特点: (a)VSI以三角波频率切换; (b)频谱清晰; (c)噪声可移到希望的频率点。 ☆ 缺点:跟踪存在固有误差。 BACK 8.5.2 线性控制器 ☆ 系统特点:电流误差补偿环节、电压调节单元 相互独立。 ☆ 优点: a. 恒定开关频率; b. 清晰谐波频谱; c. 最优开关类型; d. 高直流电压利用率; e. 实现简单。 ☆ 两类: (1)三相 PI 电流控制器 (2)空间矢量同步控制器 BACK 与传统的电压型PWM控制器配合使用。 线性控制器之一:三相 PI 电流控制器 ☆ 电流误差信号经PI调节,产生电压给定信号Uu*、Uv*、Uw*;后者与三角载波比较,产生开关信号Su、Sv、Sw。 ☆ 可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实现输出电流的最小跟踪误差。 电流误差补偿环节 电压调节单元 ☆ 特点: 由于 i1d*、i1q* 都是直流量,经线性PI调节后,将获得很高的稳态准确度。 BACK 线性控制器之二:空间矢量同步控制器 8.5.3 预测控制器 (基于滞环控制器的空间矢量控制) BACK BACK Isc:给定的参考电流矢量(即预测的电流); 误差范围的边界由 Isc 确定; Is: 实际的电流矢量: Is[t0]: t0 时刻的 Is; Is[t0 + tk]: 预测控制后的 Is; ☆ 控制原理:当 Is 到达容许的误差边界上某点时IM电竞APP,有7种电流控制策略(即7个电压矢量)可选,以操作 VSI 开关。不同策略对应不同电流轨迹。 ☆ 控制策略的选择原则:是一个预测和优化过程。既可以选择使平均开关频率最小的预测方案,也可以选择获得最小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案。 8.5.3 预测控制器 (一种滞环控制器的空间矢量控制)

  GB T 32610-2016_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_高清版_可检索.pdf